【榜書解析】
  嚴歌苓長篇小說《陸犯焉識》,2011年已出版,這周能衝上榜單,應該說是小說與電影“合謀”的結果。張藝謀將其拍成電影,吸引人們去閱讀原著,這是《陸犯焉識》如今暢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,但非唯一原因。
  這部小說著力探討知識分子的人生命運和精神世界,在當年政治巨浪的衝擊下,中國人的人生、人性都被推至極端:在小說中,陸焉識本是上海大戶人家的少爺,從美國學成歸來後,成為一名大學教授,可惜好景短暫,上世紀50年代,因為出身問題、為人張狂,陸焉識被打成“反革命”,在歷次政治運動中,刑期一次次被延長,直至被判為無期。在西北荒漠,他度過了寂寞、絕望、身心飽受摧殘的二十年改造時光。不過,正是因為這段痛入骨髓的經歷,他發現了內心對妻子馮婉喻的愛。“文革”結束,陸焉識回到上海家中,卻發現家庭形如荒漠,兒子、女兒甚至苦苦等待他歸來的妻子都讓他無限焦灼,他“在自己的精神里陷入監獄”。
  讀這部小說,跟隨陸焉識的身影,進入文字形成的現場,感受政治運動中人的渺小、痛苦與可敬。在我看來,這正是“歸來”的力量。從作者的角度,嚴歌苓近年來註重對自身家族史的探索,以祖父為原型,寫出《陸犯焉識》,便是這種力量的最好說明。從電影的角度來說,張藝謀把電影取名為“歸來”,過往歷史能重現人們眼前,接受審視,引發思考,我想也是這種力量在發揮作用。
  “歸來”的力量,來自對真相的探求、對自由的追尋,對個體命運的關切,來自對人性中美好部分的珍視、對邪惡部分的檢視。讀《陸犯焉識》,或者看電影,能體味到這其中的一點或幾點,在當下,誠屬可貴。
  不過,如果能夠拓展開去,讀讀楊顯惠《夾邊溝記事》這樣的紀實性文字,在小說、電影之外用另一種方式進入歷史,那就更完滿了。當然,這是我的妄求。
  新京報記者 吳亞順
  新京報書香榜數據由北京圖書大廈、王府井書店、中關村圖書大廈、涵芬樓書店、三聯韜奮書店、萬聖書園、開卷公司、亞馬遜網上書店、噹噹網上書店、北發圖書網等提供。  (原標題:“歸來”的力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q76uqzq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